
——“俺村.俺娘”系列之十
□李东红
俺村的村北头,有一条小河。不知道它从哪里流来,也不知道它流向了哪里。
小河不长,流经俺村的大约有两三公里,河水不深,像一条带子,搭在村子的肩头。小河,已经流经俺村几十年了。现在,还在。
小的时候,连峰、红立、德胜、四安、四红等俺几个小孩儿,经常在小河里逮鱼、捉泥鳅、叠纸船,有时候在河里游泳、戏耍,浑身泥水,像个“泥孩儿”。平日里,村里的女同志端着盆子、搓板,拿着棒槌在河边洗衣服,棒槌敲打衣服的时候,溅起点点水珠。
那年,去郑州大学报到的前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来到小河旁。月亮躺在水里,微风一吹,摇摇晃晃;小河两旁的杨树,在夜风的摆弄下,发出了“沙沙”的响声,还有青蛙的叫声。
坐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小河。不知过了多久,娘过来叫我回家。
回到家里,看见娘忙个不停,给我收拾着行囊。家里唯一的一条新被子拿了出来;娘熬了几个晚上为我赶做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有为我缝制的布鞋、袜子……
第二天一大早,带着小河,还有娘的目光,我到镇上坐着公共汽车,去了郑州。
后来,回村子的时候渐渐少了。但有一天回家时发现,那条小河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没有了水,河沟里杂草丛生,扔了很多垃圾。看到那场景,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娘也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了,可惜了,不知道啥时候还能有水?”
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也许会有最好的答案。
后来,决战脱贫攻坚的那几年,小河里还是没有水,但河沟里的垃圾少了很多,乡亲们拔掉杂草,在河坡上种起了小麦、玉米、花生,还有棉花。一时间,荒凉的河两边,成了一道风景。
随着乡村振兴,俺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的门口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行走在不宽的街道上,心旷神怡,心情像花儿一样。
前几天回家,特意又去了小河边。突然发现,小河里有水了,很清,只是,河水上还飘浮着零星的杂草。
望着不深的小河水,还有两边挺拔的郁郁葱葱的树木,我突发奇想:如果把小河两边整治一下,铺成石板小路,再种些花草,打造成一个河边游园走廊,乡亲们吃过饭后在这里走走,该有多好。
我想,这一天,会有的。

【作者简介:李东红,河南扶沟县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曾历任《河南日报》编辑、记者,新闻特稿部副主任,新媒体部副主任。现任《河南法制报》总编辑。曾出版《想去看雨》《反贪在行动》《我是警察》《生命的追问》《写给母亲的52封信》等5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其中《生命的追问》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