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号立即领取:原本价值3800元的《写作小白进阶课》合集包。现在0元赠送!!!活动期过后恢复原价 立即加老师“菲凡资讯”领取,备注:001 没有备注的不送哦
0603早起读书跑步,我的人生三件套

端午安康,雨中遛狗
早起:本来是端午假期,想着睡个懒觉。但心心念把渡边淳一的《痛苦始与相爱时》书读完,就用早晨的时间,继续把书读完。渡边足迹所到之处及内心云卷云舒的记录,看得轻松随性,想起就翻两页,十多个小主题,一点压力都没有。如最后的最后,作者所愿,天气很热,如此书能为盛夏时节的你,带去丝丝凉意,会不胜欢喜。
“全书已读完“、”阅读时长4小时29分“,每次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已读完“三个字,如与一本书走完了陪伴的一段路,到时候说”再见“了,总有那么一点不舍。很多书都会翻阅,总有一些书看了一部分,就再没有打开的欲望。对于那些坚持读完的书,书架里备注“书已读完”的,内心特别亲。时间宝贵的今天,能从第一页,老老实实读到最后一页,也是一种缘分。
一如与阅读到我文字的你,不管停留多久,我都在这里。端午时节,天气多变,轰隆隆的雷声中,我敲击着键盘,记录着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如能给依旧奋斗、拼搏的你,带去一点点陪伴的温暖,我不胜欢喜。
阅读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读书感受:
1、 读书,是为了反躬自问:他如果是我,此时会怎么做?阅读这个章节,最大的一个收获。今后遇到问题,会问问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是佩服的许阿姨,她会怎么做?
这两天,一位好朋友找了我很多次,每次我都在开会,好不容易抽出时间与她聊,才知道她在为了孩子小升初择校而烦恼。听她说了20多分钟,想着手头的工作,我实在忍不住了,直接告诉了她,我现在没时间,等端午假期再找时间和她商量。“你忙吧,这个选择很重要,端午前一定要做决定“,说完,她就把电话扣了。
整个下午,我都恍恍惚惚,好像很难集中精神,脑海里纠结着,到底是继续加班完成工作,还是先和好友商量,把她小孩择校的事情落实好。我一边喝着水,一边问自己:如果是佩服的许阿姨,她会怎么做呢?想着她慈祥亲切的脸,瞬间安静下来。
她一定会温和看着对方,做个很耐心的倾听者,直到对方的问题解决,她才会做自己的事情。正如她平日所说,谁没有一个难事,只有把别人家的事当成自己紧急重要的事来面对,才能真正住到对方心里,把你当成自己人。
果断放下水杯,我拨通了好友的电话。了解了她的困惑后,我制作了选择平衡单,让她根据决策因素,自己填写不同学校的分值。把十多个考虑到因素的分值相加,结论很快就出来了。
“决策平衡单很好用,它是用视觉化形式把自己头脑中的选择,显现出来。当一个个只是存在脑海中的想法和纠结,变成可比较的数字时,做选择的人就会简单起来。“你还可以把整个决策平衡单拿给孩子看,让她知道父母在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的用心和严谨。”还没等我说完,好友欢快的感谢声就接连不断说了起来。
下班时间过了很久,我端坐在办公桌上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虽然没有吃晚饭,但心情很好,活学活用。陷入某个困境时,换一个人的视角,就可以轻装向前。
2、 看到书单推荐《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之前很早听过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的一个反思。曾国藩回乡后,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官场处事态度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心态变了,开始站在第三方角度来审视自己。他认识到自己的僵化和严酷,性格上的“巴蛮”,缺少宽容和弹性。
当时的我正在跑步,我仿佛被人在耳边棒喝了一声,有点愣住了。曾国藩的“巴蛮”差点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作为职场人,我对自己反思过吗?遇到自己认为不可理解的人或事,还有不愿意做得事情时,我有站在第三方角度反思、审视自己吗?我和同事们的交往中,保持着谦让和理解吗?自己特别难认同的同事,有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他吗?
读得书越多,越喜欢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晃悠悠过着自己的人生。
喜欢的句子:
1、 寻求“人格”的帮助,甚至都用不上他人,用自己就够了。更准确地说,是用想象中不同情况下地自己。
2、 面对老师能摁住脾气,是因为你很自然地切换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每当这种时候,把一个“理性状态的自己”请到“大脑会议室”,一定会大有帮助。
3、 有趣的“10加10加10思维模型:当我们要做一个决定时,我们需要想象另外三个自己,10分钟之后的自己,10个月后的自己和10年后的自己。想象一下,他们会如何看待当前这件事?同一个躯壳,住着这么多不一样的自己。
4、 如果我们觉得一件事很难,不过是因为我们身上有过多的、毫无必要的负担。这时,如果换一个陌生人的视角,就可以轻装前进。
5、 在阅读中了解到,我们自己就可以是那个陌生人。
6、 一个文明能让后人继承的东西,其实只有一样—“理解人格“。也就是关于”如何体面度过这一生“这个问题的答案。
7、 君子必须有德行、有觉察力、能成人之美、遵守礼节,君子还要“君子不器“,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
跑步:每次点击“李蕾慢读”都很希望新书开讲,每个星期一本书,总让我有一种难言的期待。期待听李蕾治愈的声音,听她用自己独特的读书方式解读好书。上周《呼兰河传》新书上架,听完后,感觉不过瘾,慢跑时,淋着小雨又听了一次。
与这本书很有缘,之前单位搞读书会时,我邀请一位年轻的男同事领读过这本书。一本萧红的传奇故事,由一位不爱说话的男员工领读,当时还引起很多同事的好奇。时隔7、8年了,我和那位男同事都离开了原来的单位,他辞职了,我主动选择到了新的单位。至今也没有联系过。但听着李蕾轻声细语解读着《呼兰河传》,我脑海里却想起旧同事。共事的同事很多很多,合作过无数项目,但只有某些画面或故事,放在记忆里。比如我们一起策划、组织读书会的伙伴们共读《呼兰河传》的7天。
听着李蕾的解读,再次感受萧红的颠沛流离。《呼兰河传》告诉我们,荒凉的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愚昧、无知和封闭固执。书中提到的“平庸之恶”,普通人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普通人活在规矩里,照着规矩做事,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规矩到底对不对。之前看书忽略的一个词“平庸之恶”,此刻听李蕾讲出来,我的脚步也慢慢沉重起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