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号立即领取:原本价值3800元的《写作小白进阶课》合集包。现在0元赠送!!!活动期过后恢复原价 立即加老师“菲凡资讯”领取,备注:001 没有备注的不送哦
在美丽辽阔的黄河三角洲平原上,有一个人口众多的自然村庄—龙河,这儿村风淳朴、土地肥沃,生活在这儿的勤劳善良的六千多口农民拥有人均四市亩多的土地,这是一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平原农村。
然而在1962年,这儿和全国的大部分农村一样,人们生活在极度的饥饿与贫穷之中,人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营养严重不良,年轻的妇女们也因为饥饿没有了月经,一年下来村里新增人口也是寥寥无几。
这日,有几个老人眯着眼睛蜷缩在路边,他们的孙子们无精打采地依偎在他们的身边,死寂的大街上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忽然不远处传来低沉而有气无力的哀号,一位老者轻叹一口气说一声:“唉!不知是谁家又饿死人了“,果不其然,一会的功夫,传来了生产队长的喊话声:“***死了,来几个年轻人去刨坟,生产队里南瓜汤管饱!”,不一会,有几个饿得低头耷拉角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双腿,拿着铁锨,慢慢集中到了街头,等着喝完南瓜汤,再去刨坟。虽然自去年大队里成立了营养食堂,但还是饿死人的事情仍时有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又有人死了,大队就找几个年轻人帮忙刨坟掩埋,作为奖励大队将让这些帮忙的人吃一顿南瓜汤之类的稀饭。对饿死人已经麻木而又饥饿的人们,甚至盼着喝这顿南瓜汤填饱一下饿瘪的肚子。
这一年秋天,胡萝卜大丰收,能吃上胡萝卜的人们身上也感觉有了些力气,虽然粮食仍少得可怜,每人每天还不足半斤口粮,人们脸上还是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而一向与人为善、忠厚老实的牟怀志的家中,一家人却仍是愁眉苦脸,祖辈留给他的土坯房,已经朝不保夕摇摇欲坠,每到下雨天,那是外面大下雨里面小下雨,外面不下里面还嘀嗒,刮风天更是外面大刮,屋里面尘土乱飞,处在了随时倒塌的边缘,如果冬天雪大,那一定会把这屋子压趴下,破房子坍塌,砸死人的事情在农村可是很常见的,即使万幸砸不死人,那土屋子的樑和檩条也会被砸断,这样就会损失那些陈旧破烂可又极其珍贵的建房材料,现在拆了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还能用得上樑和檩条,牟怀志一家思量再三,觉得拆掉重建,成了唯一的选择。
全家人已多次商议盖房的事情:水泥、石灰、苇箔、砖瓦、石料这些今天看来必备的建材,牟怀志一家人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她们计划只能是就地罗坯,原有的木料不够用,从院子里砍一些树就来凑合着用,没有苇箔就用高粱桔,脱坯须要麦蘘,从生产队里借。大家过来帮忙,怎样让大家吃上顿饭?就成了最大的难题。牟怀志就拿着临时穿不着的衣服,到南山里去换了些地瓜干,自己吃,而把仅有的粮食全部拿出来留给帮忙的老乡吃,等房子盖好了,冬天和来年春天的生活也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拿定主意之后,就告诉了街坊邻里择日开工。
打墙盖屋,都是力气活。第一道工序是脱坯,开工这一天早晨,虽然没有发起人领导,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面黄肌瘦的青年劳动力,院子里放着烟叶簸摞子和一些旧报纸,抽烟的人们自己卷着烟抽。牟怀志忙着招呼大家先吃饭,大伙齐声说:“我们吃过了!”不一会,大伙便分头拿着工具来到脱坯的场地,有条不紊的忙了起来,撒麦蘘的撒麦蘘,捯泥的捯泥,打水的打水,上锨的上犁,抬兜子的抬兜子,踩模子的踩模子。
不知不觉间,将近中午,2000多土坯便出现在了脱坯现场,下午如果再能完成2000多土坯也就差不多够了。这时,帮忙的乡里乡亲们相互商量着:“牟怀志这房子和别人的不一样啊!他家急着住,又实在没有粮食,穷得和咱一样,咱不吃他的饭了,咱们几顿饭吃下来,就会把他全家全年的口粮全部吃光的,咱从这里回家吃饭,下午咱再来帮他干活。”大伙不约而同地说:“好!咱们现在回自家吃饭,下午再来。”大伙把工具放整齐,交代给牟怀志家里人,并说明了大伙的去意,牟怀志家里亲人坚决不同意,着急地挽留大伙住下吃饭,他们拉着这个走了那个,不一会大伙纷纷回自己家去了。
等牟怀志送来了午饭,看到大伙帮忙干了一上午重活,连顿饭不吃都走了,哭着说:“我这是哪里对不住大家了?”牟怀志一家人听说后,全家也都哭了,一家人哭得饭也是一口没吃。
下午陆陆续续更多的人来到脱坯场,大伙都说:“你的家底大家都知道,我们也不能把你全家的口粮一下子吃完啊,要不你家今冬明春的日子可咋过啊!大伙可不能眼看着你一家人被破房子砸到里面,更不能看着你一家人饿死啊!什么也不用说了,你的心意大家也都心领了,还是快点脱坯吧!”等到日头偏西又完成了4000多块土坯,比预计的多出了许多。
秋后的黄河三角洲,秋高气爽空气干燥,土坯很快就干了,这天艳阳高照、空气清新,牟怀志家开始翻盖房子了,乡亲们闻讯纷纷来到了他的家中,院子里早早的又挤满了帮忙的乡亲。拆除这样的危旧土房子是件很危险的事,必须先拆除屋帽子,再让房屋倒塌才行,否则土房一旦倒塌,轻则毁坏檩条、过木和大梁,重则砸伤帮忙的乡亲。人们找了几个年轻稳重的人,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拆除。木工们则拾掇起屋帽子(樑和檩条、过木),等到中午时分土屋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安全地拆完,并对建筑垃圾进行了清除。然而细心的牟怀志发现,原来拥挤的人们已经剩不下几个了。不管牟怀志怎么挽留他们,他们只是说“等盖好了房子,我们一定住下吃饭,给你一家人祝贺祝贺”他们最终还是没有留下大家吃午饭。
午饭刚过,偷偷溜回家的乡亲们又来到了牟怀志家中。他们放线的放线,运坯的运坯,垒墙的垒墙,不一会,土房的主体就垒了起来。在农村上梁可是盖屋中的大事,在一群妇女的祝愿和喜歌声中燃放了鞭炮,青年们则抬过了早已贴上“昨日太公从此过,说是今天好建房。”的对联,“上梁大吉”贴在那架翻修过的大梁上。等大梁上好,架平檩条,把高粱桔做的萡架上去,再把泥巴、麦蘘送上去……新房就算落成了。
此时满园子的人们,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人们相互高兴地祝贺着。牟怀志一家更是喜极而泣地说:“这可不怕下雨刮风了,多亏了大家啊!”忽然牟怀志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叫上所有的家人,把在场的乡亲们拉住,防止他们再偷偷地走掉,没有来得及回家的人们仍然挣脱了他们家人的真诚挽留,跑回家了不少,最后牟怀志带着哭腔几乎是跪求着,才勉强留下了十来个人在他家吃了顿饭,也算是庆祝他的新房落成。
好人牟怀志全家行善,善有善报。这就是朴素的农民,高尚的品格,在农民的字典里更是都有一个“义”字。人心齐,泰山移,相互帮助,共渡难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段佳话仍然广为流传。 2017.07.10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