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当你觉得很热的时候,从嘴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往往会是:
热死咯[lua?? si3 l??]

尽管立秋已过,但闽南还处于夏天的状态,一点都没有入秋的感觉。依旧是“今天天气好晴朗……”你是否已经不知不觉唱出来了呢?

那么你知道在闽南话中,表达天气晴朗怎么说吗?闽南人将“天气”称作“天时[t??1 si2]”。天气晴朗便是好天气,我们叫做“好[ho3]天”或“好天时”,乌云密布的阴天即乌阴天[?1 im1 t??1]。坏天气则一般说“否[p?ai3]天”“否天时”。
在闽南话中,“好”“否”的使用范围很广,与普通话一样,它们经常被用作形容词。“好”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许,“否”即坏,泛指一切恶劣、有害、质量差、不完美的事物,或人体、东西受了损伤、损坏。

?网络
打雷、下雨、刮风等气象在闽南话中也有与普通话不太一样的表述。打雷,我们叫做“亭雷[tan2 lui2]”,“闪电”则是“薛那[si?? na??]”或“叱掣[??i?? ??ua??]”。下霜叫“落霜[lo?? s?1]”,下雪叫“落雪[lo?? s???]”, 起雾则是“罩雾[ta? ?bu?]”。
下雨叫“落雨[lo?? h??]”或“雨来[h?? lai?]”,又打雷又下雨,我们称为“西北雨[sai1 pak? h??]”,即雷阵雨。下雨要穿“雨衫[h?? s?1]”、撑“雨伞[h?? s???]”,要是下雨没带伞就会“沃雨[ak? h??](淋雨)”。
闽南的雨季偏长,常常会有一连下好几天雨的时候,闽南话里有一个四字词语“雨澹水滴[h?? tam2 ?ui3 ti??]”,便是在形容雨下个连绵不停。雨下多了容易有洪水、涝灾,洪水在闽南话中叫做“大水[tua? ?ui3]”,干旱则叫做“苦旱[k??3 u?a??]”。

?pexels
刮风是“起风[k?i3 hua?1]”或“风来[hua?1 lai?]”。闽南地区在八、九月常常会刮台风,我们通常把台风叫做“风台[hua?1 t?ai1]”,台风带来的暴雨便是“风台雨”。
天冷的时候,我们会用“寒[k??2]”“冷[li??3]”这几个词来形容。相反地,“热[lua??]”“大热[tua? lua??]”或“烧热[sio1 lua??]”等词则用来表达天气热。
冷天即“寒侬[k??2 la??]”,热天即“热侬[lua?? la??]”。不冷不热的天气,闽南人通常会用“半寒热[p??? k??2 lua??]”来表述。若是天气凉爽、温度舒适,闽南话中“秋凊[??iu1 ??in?]”这个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了。
太阳很大,阳光猛烈,我们可以说“日头[lit? t?au2]大”“日炎[lit? iam2]”,太阳很晒,则可以说“曝[p?ak?]”。比如“今旦日头大,野曝”,意思是今天太阳大,很晒。

?截自闽南语歌《父子情深》
旧时的闽南地区,三分田七分海,气候、节气与农耕、出海息息相关。很多人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往往决定着一年的收成,有时候甚至涉及到生命安危。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智慧,闽南语中就有许多与自然气候变化相关的俗语。
比如雨水阴寒,春季袂旱。雨水时节,如果出现阴冷天气,预示春季没有旱情。
未惊蛰先亭雷,四十九日乌。惊蛰前打雷,可能会出现一连四十九日的阴雨天气。相似的俗语还有,未惊蛰亭雷,一亩加两斗。意思是惊蛰前响雷,一亩田的收成会增加两斗。“清明谷雨,寒死虎母”是大家比较常听到一句俗语,清明、谷雨时节,天气还是非常寒冷。
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夏至如果都是炎热晴天,则预示着一直到秋天都没雨。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冬天多雨水,田里的农作物多烂掉,称“烂冬”。“年冬”即冬季的收成。白露如果有雨,大多会出现“烂冬”;若是白露无雨,冬季则会有好收成。
暝长到冬节,日长到夏至。“冬节”即冬至。从冬至日开始,夜比昼长;从夏至日开始,昼比夜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