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种烟火
文丨素峰
每一个沉默的人都会飞。风声
有擦过耳膜的恶习
第七秒钟,
恋爱季的银杏叶,长成嫩绿色的蝴蝶——
现在
可以尝试滑翔了
多么潇洒
也可以练习从一个孤独者的视线内
子弹般射出去
我落在另一只布谷的身侧,
它的叫声哀怨
月亮是一剂止疼的药片,也是催情之物
能让夜晚的生灵恪守安静,
一起聆听野猫合唱的细节
我无法观察花朵的羞涩,它们退到暗处
全然不似我在黄昏惊走采蜜的蜂后
与我对视的坦然
倒像是窗帘后,那个辗转反侧的人
昨夜
我勾勒的溪水飘浮,我放生的星光摇曳


水云魅影(小九):
素峰老师喜欢打磨字句,也喜欢推演起承转合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比较突出。诗歌的辞藻,是经过调色板晕染的,笔触的走向不仅有情感,还有斑斓的艺术表现力。生活化的写作场景,加之体验感悟,让醉心艺术创作的方寸之地,一边迸射构思火花,一边清徐沉浸的魅力。
“沉默的人会飞”源于写诗的人长久以来运笔起初的情绪把控,沉浸其中之时,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可在最好的状态还没有开始之前,任何声响对即将入定的心神都是侵扰。
开篇两句,带动全篇的基调,特像武林高手对决前凝神运气。摒弃了干扰,“第七秒,银杏叶,绿色的蝴蝶,滑翔”心瓣开合之间,思绪飞扬的感觉就这样自然流出来了。
银杏树在心底里盘踞,许多时候连诗人都不清楚一些特定的事物,出现的频次,是为了撞开心门,还是代表写作时必须要清除周障,一个人以孤独者的身份,独自亲临。不论是哪一种,诗人以这样的恣意“潇洒”在天地中:以孤独者的视线,反复练习,落在布谷鸟的身旁,靠近月亮的心事,聆听野猫合唱,以无所不能的迅捷,达成共识,又后退保持自我,留给读者去想,布谷鸟的叫声,月光止疼的药效,野猫合唱的细节。这些与夜晚有关的代表性事物,带动的场景从屋里走向屋外,时而跳跃时而安静,给诗赋予了声,色,节奏,提亮读者的感官度,同时又有节制,及时拿捏:我无法观察花的羞涩,它们退到暗处。隐含的,这个退回,从内心独白走向明朗,有种水到渠成,开花结果的自我预见长成之态,而点燃自我情绪的点,有没有来呢?


前面的语词调度,开篇的谋篇在此形成了全篇意境的交互:“黄昏惊走采蜜的蜂,与我坦然对视,窗帘后辗转反侧之人。”在艺术上的练字与节奏感的把控,到达了美学的角度。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带动的画面感和沉思,拉近了长镜头回缩,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语言构建,更有转折,翻叠,结尾最后,高度凝练的字句,与全诗节奏感巨大反差的语句,给读者呈现的是镜头开合之中思维的张力。是画中画,弦外音,密切扣题,也是心海跌宕,从地面到天空的辽阔。这烟火里的尘埃,落于笔端,令心旌摇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