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思政教育在中小学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缺乏落地生根、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是制约思政教育深入推进的重要瓶颈之一。
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始终深刻把握雷锋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内在统一性,30余年如一日坚持以雷锋精神为灵魂,以创新载体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以雷锋精神引领思政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以学习雷锋精神作为切入点,推动思政教育长效化建设和常态化发展,使雷锋精神真正融入每名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该校找准学雷锋活动与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德育教育方式。
一是找准定位,始终如一地把学雷锋融入教育工作之中。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原名元村小学,1979年划归桥东区,1990年初确立了“学雷锋特色教育”主题。1996年,该校被命名为“石家庄市雷锋小学”,成为全国第三所“雷锋小学”。多年来,该校在积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精髓、不断创新,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二是健全机制,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为避免学雷锋流于形式、“三月来四月走”,该校着力在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常态化上下功夫。在教育机制上,结合该校学雷锋特色,制定了“雷锋像前敬礼制度”、 “教师岗位学雷锋制度”等十项制度,广大师生在规范自律中形成学雷锋的自觉性。在活动机制上,从年初到岁尾,坚持记住九个重要日子,开展“开学典礼重温雷锋精神”、“3月5日纪念毛泽东题词”等十项传统活动,使学雷锋活动贯穿全年教育工作始终。在管理机制上,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少先队建设,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八八六三”管理模式,并广泛提倡“傻子精神”、“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已经内化成广大师生内心中的一种习惯、一种力量。
三是营造氛围,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已深入人心。雷锋塑像作为该校的标志性建筑,每天早晨都会接受每个少先队员的敬礼;雷锋墙以开放式的展览,成为学生时时学雷锋的阵地;红领巾广播站、《螺丝钉》校报、“蕾蕾”电视台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有力平台;该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8集校园电视系列短剧《身边小雷锋》,获得全国比赛二等奖;聘请国家一级词曲作家谱写了五首校园歌曲,传唱雷锋活动经久不衰;把学雷锋活动与校训、校徽、校操结合在一起,使校园处处散发出雷锋“生命”的气息,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点,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实践载体,使学生在实践锻炼的大舞台中获得全面发展
党中央领导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教育不能沦为干巴巴的说教,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该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促进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实践领域。
一方面,“走出去”零距离感受雷锋。1993年以来,该校相继开展了“红领巾千里寻访雷锋魂”、“再寻雷锋魂”、“全国雷锋学校大联盟”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与雷锋的家乡和与“雷锋”有关的单位、学校及先进人物建立联系,通过亲身参与切实感受雷锋精神。另一方面,“请进来”面对面倾听雷锋。雷锋作家陈广生、战士作家高玉宝、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和季增、“希望将军”赵渭忠、 “吕建江”警务站站长等知名人士先后被请进校园,与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八任“雷锋班”班长被聘为校外辅导员。目前,该校共有“名誉校长”14人、“志愿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81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
二是坚持校园活动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断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一方面,大胆创新校园活动。“中队会中话雷锋”评比、“小雷锋”值周上岗等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坚持创办30年的《螺丝钉》校报,有千余名学生参与编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帮助残疾“小拐棍爱心小队”、学习钻研“钉子小队”、团结互助 “蚂蚁小队”等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雷锋小队”不断涌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反映社会生活。通过组织“小雷锋”结对帮助贫困学生、十几年如一日入户照顾残疾人等扶贫助残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通过开展小雷锋志愿者“为汶川灾区献爱心、送祝福——08特别行动”、成立“心系奥运·传递梦想”奥运精神传播特别小队、争当“抗疫小雷锋”等活动,在参与重大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给学生心灵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以提升全民思想素质为落脚点,打造校内和校外、后续和前任传承雷锋精神的有机链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铸魂育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弘扬雷锋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活动载体。
一是学雷锋之风由校内刮向校外,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该校注重借助和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学雷锋活动向校外和社会延伸。多年来,在市胶印厂、省军区独立连、彭村居委会、华厦卫生院、吕建江警务室等十余处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广大师生身体力行践行雷锋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活动中来。
十几年来,该校先后与栾城县范台村小学,井陉县支沙口村小学、承德市存瑞小学、孔繁森小学以及新疆库尔勒第四小学等学校建立起“手拉手”关系,从学校硬件建设到各项制度健全,从少先队组织建设到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广雷锋精神治校理念。
二是学雷锋活动棒棒相传,培养和打造出越来越多的雷锋传人。30余年的时间里,雷锋精神不仅在学生中间、也在教师之间,形成新老传帮带、届届交替相传的良好局面。“学雷锋特别小队”坚持20余载,先后有70多个中队400余名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社区居民奉献爱心;红领巾合唱团成立20余年来,先后有近三千名学生参加,在唱雷锋中形成学雷锋的良好氛围;该校成立了“雷锋传人同学会”,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吸引越来越多的从该校毕业的“大雷锋”加入进来,定期返校开展结对帮扶、座谈交流和联合主题队会等活动,以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激励年轻同学树立起传承雷锋精神的坚定信心。截止目前,该校“身边小雷锋”已命名30届近千人,“教师岗位学雷锋标兵”已命名27届300余人,“雷锋传人”的群体不断扩大。
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坚持用雷锋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引领学生在“真学、真信、真懂、真做”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崇尚无私奉献,促使每名学生成为雷锋精神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为新时期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借鉴的载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