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富汗富家少爷,因为懦弱不堪而背叛友谊,一生都在逃避自己,他要如何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讲了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它关于两个男孩,一个叫阿米尔,他的家庭很富裕;一个叫哈桑,是阿米尔家仆人阿里的孩子。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
虽然出身豪门,但阿米尔非常懦弱。面对同伴的欺负,他总是不敢反抗。反而是哈桑常常挺身而出保护他。哈桑对阿米尔绝对忠诚,把他当做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然而,在阿米尔12岁的那个冬天,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两个人的命运。
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一群坏小子凌辱,却选择了逃跑。
后来他更是为了驱除内心的痛苦,栽赃陷害逼走了阿里和哈桑。
阿米尔一直在逃避这些事。但他终于意识到,那些你所竭力逃避的东西,总是会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重新出现在面前。除了面对它,别无选择。
后来,他得知哈桑夫妇被阿富汗塔利班杀害,留下了一个男孩,处境危险。
阿米尔经过再三的犹豫和挣扎,返回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儿子,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
人生最难的修行,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谁还不曾懦弱不堪,谁还不曾犯下过错,谁还不曾背叛与遭受背叛。
看懂了阿米尔背叛友谊又自我救赎的经历,就能明白,不管我们的过去怎样,我们永远都有选择勇敢的自由。

1.
面对自己的不堪,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1975年冬天,一年一度的阿富汗风筝大赛开始了。所有的孩子都高兴极了。阿米尔和他的助手哈桑也参加了比赛。阿米尔下定决心要赢得比赛,得到父亲的认可。后来,他终于赢了。在人们的欢呼中,哈桑开始奔跑去追象征着战利品的风筝,并转过身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他要为阿米尔追到那只风筝。

然而,哈桑在路上被几个坏男孩拦截了。曾经为了保护阿米尔,哈桑跟这群孩子结了仇。
他们要求哈桑交出风筝,但是哈桑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也紧紧地守护着那只风筝。
接下来,为首的孩子阿塞夫恼羞成怒,扒下了哈桑的裤子,公然羞辱他。
寻找哈桑的阿米尔赶过来了,他躲在泥墙后面目睹了这一切。然而,他没有喊人,也没有冲出来,只是一直躲在那里流泪。他咬破了自己的嘴唇,最后转身离开了。
这件事对哈桑和阿米尔来说,都是重大的打击。哈桑病了整整一个星期,他什么人都不肯见;而阿米尔呢,他哭自己的委屈,也哭自己的懦弱。
之后,阿米尔只要一看到哈桑,就受到良心的折磨。
在经历了长久的痛苦之后,他幼稚地以为,只要哈桑消失,他就不会再这么难受了。
所以阿米尔向父亲提议,解雇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结果父亲勃然大怒,让他打消这种念头。
然后阿米尔开始故意欺负哈桑。可是哈桑却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让阿米尔更气愤了,他甚至忘了自己的内疚,任由痛恨吞噬着自己。
就在阿米尔十三岁生日之后的一天早晨,他把自己的一个很贵重的生日礼物藏在了哈桑的枕头下面,然后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东西。
面对阿米尔父亲的询问,哈桑心里面就明白了,阿米尔当时看见了一切,哈桑也知道阿米尔为什么要这么做。可是他选择了隐忍,承担了偷窃的罪名。
阿米尔的父亲原谅了哈桑。但是哈桑的父亲阿里,当然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知道阿米尔在说谎。
阿里坚定地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从此以后,阿米尔再也没有见过哈桑。他们都没有想过,此生会无法再见。
多年以后,阿米尔在美国安家立业。他原本以为,一切都会过去。
然而,正如书中的他所说:“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
“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
“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那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他才醒悟到,逃避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自己的懦弱和内心的愧疚感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反而如影随形地伴随一生。
面对自己的不堪,一个人可以有哪些选择?一个勇敢的人会选择面对,做出改变。而一个懦弱的人,就会掩盖,逃避,推卸责任,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或自己作为代价。
人们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方法减轻烦恼,比如逃避痛苦的记忆,或者陷入幻想。这样就可以不再去思考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事物。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人人都会求助于心理防御机制。这些在现实面前的妥协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越脆弱,就越喜欢使用这些防御机制,因为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心,可以使我们不用直面问题。
然而,同所有的逃避一样,这些防御机制使我们变得更加脆弱,牺牲掉了个人变得更加强大的机会,来换取一种虚无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更重要的是,逃避根本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正如卡夫卡所说:“你可以逃避这个世界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它和你的天性相符,可是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逃避本身。”

2.
过去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但并没有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哈桑离开之后,阿富汗社会动荡。阿米尔的父亲把家产托付给了挚友拉辛汗,带着阿米尔来到美国。
阿米尔结婚以后,父亲去世了。后来他接到了拉辛汗的电话。原来,拉辛汗已经病得很厉害了,想在死之前,告诉阿米尔所有的秘密。
见到阿米尔后,拉辛汉说他当年一个人看守阿米尔家力不从心,就想尽办法找到了哈桑,希望哈桑一家回到这个大房子里做帮手。
拉辛汉知道哈桑和阿米尔之间的不愉快。所以,这个请求有点唐突。没想到,哈桑同意了。
哈桑其实已经原谅了阿米尔。他的记忆里都是他们曾经在一起的那些快乐往事。即便受到了伤害和背叛,他认为阿米尔依然是他的朋友。
不久,塔利班因为偏见,处死了哈桑和他的妻子。他们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被送进了孤儿院。
拉辛汗交给了阿米尔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哈桑和哈桑的儿子。
他告诉阿米尔:“你得完成自我救赎,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还说哈桑的儿子被塔利班带走了,要阿米尔回到阿富汗去救他。
当时的阿富汗非常混乱,人们的生命安全完全无法保障。
所以阿米尔很害怕,他质问为什么是他,干吗不请别人去呢?并表示他愿意付钱。
拉辛汉勃然大怒,说:“那和钱没有关系!阿米尔,我是个快死的人了,我不想被侮辱,在我身上从来没有钱的问题。至于为什么是你,你知道的,我想我们都知道的,为什么一定要你去,是吗?”
拉辛汉的反问让阿米尔内心一震,拉辛汉什么都知道。他之所以给阿米尔打电话,就是因为他没有放弃阿米尔。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阿米尔机会,去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去正视内心的懦弱,去解决当时所逃避的那些问题。
然后拉辛汉又告诉他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原来,哈桑不是阿里的儿子。阿米尔的父亲和自己的女仆人,生下了哈桑。
这个真相让阿米尔很震惊。哈桑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那个索拉博,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是他的侄子。
阿米尔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其实一直想要跟阿米尔谈一谈这个秘密。但是一生勇敢的父亲,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这一切都让阿米尔觉得无法接受。
他冲出拉辛汗的公寓,面前仿佛又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继续逃避,回到美国熟悉的生活里。
另外一条就是冒险回到阿富汗,去赎罪,找回他的侄子。
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父亲。
在他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成功人士,是个英雄。传说他的父亲曾经和一只黑熊搏斗。他身材高大,健壮有力。
拉辛汗曾经说,父亲黑色的眼珠一瞪,会让魔鬼跪地求饶。
阿米尔从小就崇拜父亲,也害怕他。
在逃出阿富汗的过程中,父亲为了保护同行的一位女士免受凌辱,面对边防哨卡士兵举起的枪,挺身而出。
就在那个瞬间,阿米尔看到了他跟父亲的天壤之别,看到了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会怎么做,可是他做不到。
然而,每一个勇士其实也会犯错,也会懦弱。
所以现在阿米尔可以理解为什么父亲一直对哈桑很欣赏,也理解为什么他对哈桑一家人都亲如手足。父亲也在用一生去救赎,努力做一个诚实、勇敢的人。
现在,类似的选择落到了阿米尔的身上。最终他决定去救自己的侄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和外部生长环境。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个性,以及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信念,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这些东西就像藏在我们大脑最深处的底层操作系统一样,悄悄地控制着我们的想法、情绪,尤其是对这个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
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只不过是被编辑好的生物程序控制着而已,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带来痛苦和烦恼的自动应激反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一个束缚就是过去。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
《被讨厌的勇气》有这样一句话:“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过去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但并没有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因为我们时刻都有选择的自由,书写自己新的历史。
阿米尔的父亲一直以来都以高大、勇敢的形象示人。他给予阿米尔足够的保护,但也显得很严厉、强势,甚至有时候会流露出对儿子的失望。
缺乏鼓励的阿米尔从小到大都很懦弱,也就不难理解了。甚至人到中年,都对弥补自己的过错充满害怕、犹豫。
难能可贵的是,最终,他意识到尽管他曾经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但他可以选择去勇敢一次。

3.
直面真实的自己,才能从自我欺骗中逃离
几经周折,阿米尔见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被塔利班成员阿塞夫扣押在了家里。
阿塞夫就是那个小时候欺负阿米尔、侮辱了哈桑的那个人。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曾经的仇人又相见了。
阿米尔看到小男孩索拉博身体瘦弱,脸上充满了恐惧的表情。他心里充满了怜惜,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出索拉博。
阿塞夫提出了一个条件,两个人来决斗。
阿米尔是一个作家,本来就身体很差,从小非常软弱,根本没有任何的打斗经验。阿塞夫戴上了一个不锈钢的拳套。
这不是一个公平的决斗。
阿塞夫轻松地毒打了阿米尔。钉子刺进了阿米尔的后背。他的肋骨和鼻梁都断裂了。
身体的痛苦没有让阿米尔退缩。他反而大笑起来。自从1975年那个冬天偷偷目睹哈桑受尽凌辱而自己逃跑以来,他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
他甚至觉得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赎罪,让自己从压抑的罪恶感中得以解脱。
眼看阿米尔支撑不下去了,索拉博用弹弓射中了阿塞夫的眼睛。
阿米尔趁机带着索拉博逃跑了,离开阿富汗。
他终于为哈桑做了点事情。他要领养索拉博,开启新的人生,为索拉博,也为自己。
曾经阿米尔以为,懦弱就是自己性格的底色,已无法改变。
几十年来,他始终无法摆脱对自己软弱个性的鄙视,同时,也无法迈出勇敢的一步。
当他决心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的那一刻,当他不畏生命危险而为自己内心的承诺而付诸行动的时候,当他遭受一番凌厉的毒打而依然不悔的时候,他终于痊愈了。
这么多年来,纠结在内心深处的那些过往的不堪,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解脱,他战胜了那个曾经懦弱的自己。
否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防御手段。它实质上是我们借助一些自我催眠的小手段来欺骗自己,给自己一些理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面对自尊受到威胁的事情时,人们会有两种否认的反应:自卫和屈服。
自卫是倾向于否认自己的某种不利状况,比如失败的时候否认自己很看重此事,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
屈服是对自己撒另一种形式的谎,否让自己为了改变而尝试行动。比如认命,“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比如平庸化,“我达不到我所希望的目标,但这不重要”。
阿米尔就是一直屈服于对自己性格的认定,不相信自己其实也可以和父亲一样勇敢。
那么如何从这种自我欺骗的迷局中跳脱出来呢?
唯有诚实二字,也就是对自己诚实。在意识到自己有某种否认倾向的时候,直接面对甚至谈论自己的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鼓起勇气去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4.
写在最后
在美国,索拉博和阿米尔全家一起开启了新的生活。
有一次阿米尔带着索拉博一起去放风筝。索拉博拿着卷轴做帮手,露出了伤痕累累的手腕。
那一瞬间他好像看见,站在他面前的是童年的哈桑,指甲破裂,双手长满老茧。
往事就是这样,不经意间重新爬上来。
此刻,阿米尔看到索拉博嘴角露出难得的微笑。
公园里孩子们在奔跑,很多人在追逐一只高高在上飘摇的断线风筝。
阿米尔弯下腰跟索拉博说:“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阿米尔看到索拉博点头,就转过身,追那只风筝。就像哈桑当年做的那样,他对索拉博大声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终于,阿米尔把哈桑对他的忠诚与爱传递到了索拉博的身上。就在这个付出与爱的过程中,阿米尔也终于成了一个自我期许的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也许它象征着亲情,爱情,友情,诚实,幸福,意义。无论过去有多么不堪,无论现在的自己有多么令人不满意,我们要勇敢地去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