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想:
我很少看小说,读了马尔克斯这本《百年孤独》之后,不禁还想重读一遍,倒不是因为头遍没看懂,而是这部作品确实很精彩。阅读时我在书中流连忘返,读毕直感回味无穷,感叹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和语言天赋。翻译也很合中国人的味口。
《百年孤独》的叙事表达手法很特别,作者老练,逻辑严谨,文字刻薄,用词取景刁钻而又通俗朴实。他的表达技巧不乏活灵活现的场景,常常使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真是绝了!
不过,我也认为,故事编的有些不太靠谱,内容明显超越现实,讲述人物和事件与所处时代背景不甚融洽。哥伦比亚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到19世纪时巳处在被殖民统治末期,正在争取国家独立,当时的环境应该是比较革命和开放的,开放的环境不致于把这个家族搞得如此孤独与败落。布恩迪亚家族百年间七代人繁衍生息的故事,从时间上看,应该就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之间,所以书名翻译为百年孤独,即一个世纪的孤独。作者围绕并紧扣“孤独”做文章,竭力刻画描写人和物的孤独特性,虚构成分显得脱离客观现实及理性常识太多,有些偏离历史背景。阅读中,许多故事情节常常让我感到玄乎得不可理喻、不可思议甚至直觉违背了人性常理。例如,阿玛兰妲与意大利青年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恋爱不成,她故意烧伤了自己的手,且包裹着黑纱带终身不曾解开……等等,全书不乏此类离奇的例子。实际上,作者设计了一个百年圈套,由一个叫“梅尔基亚德斯”的吉卜赛人在所谓的羊皮卷中诅咒(迷信预言)“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使这个家族延续七代人始终未能走出百年圈套的迷宫……
然而,小说毕竟不是报告文学,可以虚构、可以嘲讽。但优秀的小说作品也应该掌控好虚拟度,应该反映时代背景中必要的人和物及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如果稍作这样的把握和处理,这部小说或许更加完美。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读后感,对或不对无关紧要。总的讲,我相信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一大堆难以言喻的玄妙感想,倒不是因为这部作品、这位作者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2023.1.11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