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评价需要哪几个方面,领导讲课评价?

//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9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我们追求的是高效的课堂,“高效”是就课堂教学的结果来说的,可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却不会在课堂教学之时立即显现出来,在结果尚未显现的课堂的现场我们又怎样评价一节课呢?或者反过来说具有哪些特征的课堂可以称为高效课堂呢?如今的教学,仍有流于记住结论、反复训练的倾向,这固然可以发展记忆和提高模仿的能力,但却无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当今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得静下心来,反思过去,不能过多地注意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要平衡“书中学”与“做中学”,突出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和人文精神、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高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获。从大的方面来看,高效课堂教学有四项标准:

1.教学有价值:教学是否满足了师生的发展需要,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

2.教学有效果:教学是否达成了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否做对做好了要做的事情。(正确的方式、方法)

3.教学有效率:教学是否用最少的投入达成最大产出,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多、快、省。

4.教学有磁性:教学是否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

讲课评价需要哪几个方面,领导讲课评价?

首先,教学的价值是对课堂教学的目的性的确认,目标达成度的诠释。任何课堂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可是有的结果对我们没有价值甚至是负价值,有的课堂对我们虽有价值但如果游离了我们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如果以损害一部分人的发展或损害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也是必须抛弃的。价值的取向应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

(1)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

(2)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要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讲课评价需要哪几个方面,领导讲课评价?

其次,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是有价值的,还要能将预期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结果,要看这种理想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了现实中学生身上的具体变化。要实现这种结果就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自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其中,怎样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心理调适,是教师重点备课的内容之一。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事物一见便知,用不着去探讨它的概念);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智能的积淀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样的思维才有效度。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很多课堂只重视在“知”上下功夫,却不知道“情”的重要性。其实以氛围的营造,对情感的激发更能见出一个教师的课堂成效。且不说情感体验本身就是课堂所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在理解性的学习中只要有了情感的参与,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讲课评价需要哪几个方面,领导讲课评价?

第三是课堂实现其价值的效率问题。“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教训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所要的是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收获。而课堂上的收获体现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1)课堂上学生的言语质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指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答问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学生思维和情感在课堂上所实现的变化可以从他所使用的语言的质量反应出来。

(2)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表征。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能够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能持续学习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现象。我们不排除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能力的实现也许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高效率就体现在转化的时间的节省上面。

讲课评价需要哪几个方面,领导讲课评价?

第四是达成目标的艺术性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方法”维度,教学讲授与呈现的清晰程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目标导向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学习成功率。这些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而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延伸: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组织:教学联结(过渡、衔接)和教学强调

探询:诱导、追问、澄清、重复、调整

情感:语调抑扬、手势、目光接触和活力

提问:设置合适的问题

(1)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度。教师准确把持、整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对学生会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对教师会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课堂教学。

在新教材初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条线段,中间加一个点,最多能组成多少条线段(包括本身线段),中间加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呢?全班的同学都动手划,先作起的同学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又问,一个锐角的顶点处画射线;一条、二、三条,它们分别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角,有一位学生马上作出了回答,老师没有理会他,又出了一个题,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六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那位同学马上答出最多有十五个交点,有同学与他争论,有的说画的只有六个,有的说有八个,有的说有十二个等。老师就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画出来了呢?他说:“我是算出来的,它等于直线的条数乘以总条数减1的积,再除以2的商。”我就没有再讲新的内容,给学生引出了组合公式,并出了很多有趣的关于组合的题目,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组织大家交流各具个性的思维过程,充分让学生对比,去选择,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整个课堂“活力”四射。

(2)教学是对人的教育,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引教师“目中有人”,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充分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

(3)要创造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平等合作交流度。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师生平等,互动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心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最佳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心理特点,让学生的心理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中自由自主的学习,毫无顾虑地放飞自己的思维,解放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体验感悟中,主动地去思索,去发现,去创造。

从反面来看就要打破教师说话的“霸权”。课堂教学氛围要尽可能地宽松,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在轻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气氛中发展个人智慧。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学习,优化学习效率。要允许学生选择练习的数量和尝试,避免“一刀切”。会做的可以不做,想做的可以试试,不会做的也没关系,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上限”和“下限”要求,满足优等生更高的求知欲。即充分采用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多层发展,坚持“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生”的观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里成长。

提倡思维“无禁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度。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想一想”等求异思维,不受目标限制,寻求多种答案。倡导学生向书本、教师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修正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有自己所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少分析,甚至不分析,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合理的情境,以及合适的音乐、动画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想的放飞。

在初二数学中上概率,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中出了一个题。一位法官正在法庭上审案,一位法警跑到他面前说:“法官大人,你的儿子和你父亲的儿子正在家里打架。”请学生判断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大部分同学异口同声回答这个可能性为零,也有同学不作声还在分析,我让大家再认真考虑分析,最后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说:“如果这位法官是女的,这种可能性就存在了。”通过这种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当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堂评价的要素繁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是千手观音,也不能要求课堂十全十美,评价课堂只需要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以点带面,但这里的“点”必须是关键点,如能这样,足矣。

来源∣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提供的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3967033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920.html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ffzx8.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10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ffzx8.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