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习俗,因汉字既可表音又可表意的特点,往往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对偶之美。自古以来,一些经典的对联伴随着有趣的故事,被人们流传至今。当中蕴含的智慧与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回味。
1.清代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老先生对的是: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2.北宋苏东坡与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佛印和苏轼在江上坐船游玩,忽然看见岸边有一条狗,苏轼就吟出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随即抢过苏轼手中的扇子扔到河里,对出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3.明代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农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4.明代的大才子解缙,也是对联的高手。解缙声名在外,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气,于是就想找一找他的麻烦。有一天,解缙和众多文人雅士在一起聚会,有一个书生就想难为一下解缙,于是端来一杯清茶,走到解缙面前随即说出了一个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这副上联一出口,就带有很强的挑战性,但是解缙对联大师的称号,并不是浪得虚名,他只略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得十分巧妙和经典。
5.网传成都有一家餐厅,出了一个上联,说是只要对出下联,就能够免单吃饭。而这上联是: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闲。虽然这上联语言十分朴素,但巧妙地描写出了一个女孩吃鸭头的有趣景象,上联算得上相当高明。而网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纷纷应对,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下联。其中有一副下联就对得很有神韵: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您还知晓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fzx8.com/93.html